跳转至

关于亲密关系的碎碎念

约 2796 个字 预计阅读时间 9 分钟

Abstract

我在 20 岁生日的时候整理了一番对于社交关系的思考,前几天陕群集体 emo 的时候又拿出来讨论了。在之前的思考之后,其实还有很多零碎的想法和讨论。我对这方面的需求和想法比较复杂,所以拿出来再整理一下——

Warning

这篇文章只是对我自己思考的一个总结。我不懂心理学,不懂情感,所以只能抛出各种自己看到的问题,但很难给出什么合理的解决方案。我会尽量提醒自己去注意那些陷阱——但是好像很难QWQ

1 对社交关系的分级

讨论范围

以下对于社交关系和亲密关系的讨论,均不包含血亲之类先天自带的关系。因为在我看来,这些人都已经成为了我的世界中的「公理」,是我的价值观的很大一部分,进而是「我自己」的一部分。我并不尝试去评价「自己」。

我们把上述讨论范围内的社交对象统称为「熟人」。他们存在的意义可能包括:

  1. 基本的物质或者发展价值,例如互相帮助、提供建议等;

    • 进一步地,能够自发合作或者探讨学业、工作相关的问题;
  2. 基本的精神价值,例如和他们交往能够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例如分享欲或成就感;

    • 进一步地,能够就一些问题交换想法,较为深入地谈心等;
  3. 「可依赖」

我会在后面分享我对「可依赖」的定义,那是我对社交关系的最高追求。


2 「可依赖」

首先提出一个问题!

如果,外星人降临!它们 指定 了一个正整数 \(k\),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在 不和其他人沟通 的情况下选定其他 \(k\) 个人,不包含血亲。如果你选出的这 \(k\) 个人中有任何一个人选择了你,你就能活下来,否则你就会被弄死😈。你的选择需要尽可能让你活下来,请问:

  1. \(k = 1, 3, 5\) 的时候,你是否分别有对应的人选?
  2. \(k\) 不小于多少的时候,你敢笃定地选择某个人?
  3. \(k\) 不充分大的前提下,你有多少人选?


显然,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在理性的前提下,如果某个人不会选你,那么你选他就毫无意义。也就是说,我们敢选择某个人的前提是:

  1. 对方的言行足以让我相信,我在对方的心里足够重要;
  2. 我确信 我的言行足以让对方相信,对方在我的心里足够重要。

我称这样的关系为「可依赖」,因为我认为良性的亲密关系需要让双方都对这段关系有充分的信任,同时也都能够将自己对维系关系的意愿 呈现 出来,并确保对方能够感受到。

因此,我称一个人为 「\(k\) - 可依赖」的,其中 \(k\) 是使你敢于笃定地选择这个人的最小 \(k\)

对我个人而言,持续 的「可依赖」是我对亲密关系的最高期待;而 \(k\) 越小,我就认为这段亲密关系的质量越高。


2.1 恋爱关系

恋爱关系是顶级亲密关系的体验卡。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并没有把恋爱关系排除在亲密关系之外 —— 从我的角度而言,恋爱关系是「\(1\) - 可依赖」的「体验卡」;也就是说,两个人的共同特质、喜好、共同经历等等因素可能暂时达不到 \(k = 1\) 的要求,但是恋爱关系作为一个世俗的道德约束,它本身要求我们(或者,让我们有信心)在上述讨论中优先选择自己的对象。

而在我看来,恋爱关系在开始之后需要做的,就是在这张「体验卡」到期之前,去沟通、磨合、共事,共同经历平常的和特殊的事情,加深了解和羁绊,从而补齐 \(k = 1\) 所需要的情感基础。

也正因如此,因为我对性本身没什么需求,所以对于我而言,如果有能够持续的「\(1\) - 可依赖」关系的朋友,那恋爱对于我来说似乎就不怎么重要了。(不过感觉这比谈一段恋爱还要难好多😕))))


3 一些问题和困境

Warning

下面的东西可能更琐碎和没有逻辑了……

3.1 开始,而不只是维持

我认为一切社交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需要

  1. 前提:一个让两个人认识的理由

  2. 建立:

    a. 互相吸引,或者
    b. 互相有建立关系的价值,或者
    c. 前述「前提」的长期持续

  3. 维持:

    a. 仍然存在满足前述「建立」要求的条件
    b. 基本的维系活动
    c. 没有因为足够多或者严重的问题,使得这个社交关系在至少一方看来不值得维系的

因此,为什么我们上大学以后会感觉朋友少了呢?就是因为第 1 条变得更加稀有了。高中大家都在一个班里上课,交流相当丰富;同桌和部分好友甚至可以满足第 2 条的要求 c,因而不需要我们主观努力就能建立起社交关系。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尤其是对社交关系的 数量 需求不高的人,在大学之前完全没有主观努力建立社交关系的经验和意识;而到了大学,客观环境替我们满足第 1 条的优势不复存在,我们自然就很难有什么新的朋友了。

3.2 大多数男女生社交的不同点

一个观察,不知道对不对 —— 大多数男生形成圈子或者一起出游基本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而女孩子们可以纯粹因为「关系好」形成一个圈子,同时可以没有任何预谋或者目的地一同出游。

但实际上在我看来,聊天也许更能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进一步增进彼此的信任感。这也是我认为大多数女孩子在精神层面的社交质量比男孩子好一些的原因。正因如此,我也会在每个假期尽可能和希望维持关系的老朋友一起出来压马路、聊天 —— 我希望在交到新的好朋友越来越难的情况下尽可能维护好现有的关系。(不过还是很困难……)

3.3 「泡沫」

小时候家人和老师曾经因为我表现得有些「自闭」、不愿和别人交往而努力鼓励我交朋友;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认为我的社交能力算是可以过关,但仔细想来大概也并非如此。暂且不谈过程,仅从结果来说,我有时确实沉溺于网络上所谓「社交」带来的快感,但那只是 看似 自己很受欢迎带来的虚荣。但是正如我们被教导的那样,这种虚荣的深处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不自信。我为了掩盖自己深层次社交的匮乏,选择了用泡沫包围自己,从而蒙蔽别人,更多的是蒙蔽自己。但是一旦亲自拨开这些泡沫,才发现里面空空如也。

同时,这些泡沫的存在也会让别人觉得,既然不缺朋友,那么也没必要主动靠近了。大概也因为这种原因,我可能也失去了和一些人交朋友的机会。泡沫的存在是一种隔离,即使它能带来一点点暂时的保护,但是泡沫总会有消散的那一天,而只有泡沫之下的东西,才算是真正拥有。

3.4 自我设限

我似乎经常存在这样的情况:以为对方根本不想或者不会和自己做朋友,因而单方面回避社交;而对方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的想法,却因为我们的回避而在和我们建立社交关系的尝试中失败了,因此不再尝试和我们建立关系;甚至认为我们讨厌他们的一些特质,导致恶性循环。

我至今仍然很难改正这种由于胡思乱想或者担心受挫从而封闭自己、不敢尝试的坏习惯,无论是在社交还是其他方面。我也在努力提醒自己尽可能不要自我设限……任重而道远))))

3.5 无意识的冒犯

我们可能并没有判断自己的某些行为是否会打扰别人的意识或能力。这可能会导致有时无意识地打扰或者冒犯到一些人。而出于社交礼仪,或者因为根本不太熟,又或者是为了避免冲突和误解,其他人也许并不会向我们反馈这些冒犯。

所以其实很希望大家能够告诉我我会在哪些地方让人感觉不适 QWQ 如果不方便直接说的话其实也有很多匿名渠道的……比如 QQ 的匿名问答之类的

3.6 大家对亲密关系的需求相差很大

精神层面的社交关系,对于一些人来说是刚需;但对于另一些人,在大多数时候也许并不太重要。这种差别的存在也许也会是很多人之间发展社交关系的阻碍,甚至可能会引发彼此之间的误解。

(我还是挺羡慕那些对亲密关系没有那么大需求的人的 👉👈 我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尝试维持、发展社交关系,同时也经常因为亲密关系影响到自己的心情。我尝试控制,但是控制不来QAQ)


4 写个结尾

上面聊的那些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解决……如果大家有解决方案或者建议的话请务必浇浇我)))

我也不知道怎么能够培养出一个「可依赖」的关系,那个问题本身,我也没能给出什么肯定的答案(但是好像好多人也没有 XD)

我很缺朋友的……欢迎找我玩耍 👉👈

我理想中最美好的未来,除了做喜欢的事、有基本的物质品质和赚钱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一个「\(1\) - 可依赖」的人在身边,同时附近也有很多朋友,能在闲暇时间串串门、做做饭,谈天说地,偶尔一起出去玩。我不知道这样的未来有多大可能,离我又有多远 ——

算了,就当做是个遥远的梦吧QWQ

颜色主题调整

评论区~

有用的话请给我个赞和 star => GitHub stars
快来跟我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