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认知革命

第 1 章 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

140 亿年前,大爆炸创造了如今宇宙中物理和化学的一切。40 亿年前,地球出现了有机体,开始了生物学。7 万年前,智人创造了文明,开启了历史学。

本书介绍三大重要的革命:7 万年前的认知革命、12000 年前的农业革命、500 年前的科技革命。

人类的普通与特别

人类只是一种普通的动物,也有近亲。科属种的概念我们已经熟悉。人科人属的智人有很多近亲:人科还有很多其他属的成员,也就是各种猩猩;而人属也曾经有许多不同地区分布的其他种,不过目前除了智人都已经灭绝了。

远古人类遍布世界,成为了不同人种。自 250 万年前开始,远古人类足迹遍布世界,也因不同的生存环境逐渐演化成了不同的种族,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共存。

不同人种的共同点之一是大脑更大。不同的人类仍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最重要的是人类的大脑明显大于其他动物。这很特殊,因为大脑耗能很高,而且在认知革命前并没有提供太多的优势。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驱使人类这样演化。

另一个共同点是直立行走。人类的另一个独有特点是直立行走。直立行走除了能开阔视野外,重要优势是解放双手,使得演化朝着更精细的手工工作前进。但直立行走给人类骨骼带来了额外负担;尤其是对于妇女,直立行走使得臀部变窄,而婴儿的头还在增大,这使得分娩死亡风险提高,最终自然选择使得人类相对于其他哺乳动物变成了早产儿。这促成了人类的社会化习性,因为母亲和早产儿需要强大的社会关系保护。这也使得人类更易被教育和社会化的方式改变,因为出生时发育还非常不完全。

虽然上述特点带来优势,这并没有让人类成为食物链顶端。不过,人类早在 200 万年前就拥有了更大的大脑、会使用工具、学习能力和社会结构这样的优势,但一直以来只处在食物链的中间位置。他们猎杀小动物、采集植物,使用石器从食肉动物吃剩的骨头中取出骨髓,也担心食肉动物的威胁。直到 40 万年前,有几种人种才开始猎杀大型动物;而直到 10 万年前智人崛起,人类才跃居食物链顶端。

使用火是跃居食物链顶端的重要一步。人类是如何跃居食物链顶端的呢?一个重要步骤是使用火。80 万年前就有部分人种开始使用火,而到 30 万年前,已经有很多人种习惯使用火了。火是可靠的光源和热源,同时能够吓跑食肉动物,甚至焚烧环境来获取食物。然而,火带来的最大好处是烹饪。烹饪使得更多东西可以食用、杀灭病菌寄生虫、减少所需的咀嚼时间和消化负担。这使得人类的生存概率增加,同时使得原本用于肠道的能量能够节省,从而使得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向肠道更短、牙齿更小,而大脑更大的方向演化。但即使如此,在 15 万年前,人类仍然是边缘生物。

接下来的故事:智人崛起。在 15 万年前,智人已经存在非洲的一个角落,外貌和我们几乎一模一样。出于某种原因,智人在大约 7 万年前从东非扩张到阿拉伯半岛和欧亚大陆。此时,他们会遇到当地的其他人种。之后发生了「混种繁衍」还是「替代」,科学家们仍在寻找证据,但总之,随着智人走向全球,直到 1.2 万年前,智人已经灭绝了其他,成为了人类最后的物种。但是,为什么智人能迅速抵达遥远和生态各异的地点并灭亡其他人种?为什么同样有更大大脑、会直立行走、会用火,且更适应欧洲和西亚寒冷气候的尼安德特人也无法抵挡智人?最可能的结论是:智人有独特的语言。

第 2 章 知善恶树1

智人的语言,到底特别在哪里

早期智人并无特殊表现。大约 10 万年前,智人与尼安德特人的初次交锋仍以失败告终。学者推测,那时的智人虽然与我们外表相似,但学习、记忆、沟通等认知能力仍然十分受限,这很可能是他们的大脑内部结构与我们不同。

而约 7 万年前开始,智人有了革命性变化;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在大约 7 万年前,智人仿佛脱胎换骨,再次从非洲出发,灭绝了尼安德特人占据了欧洲和东亚。大约 4.5 万年前,他们越过海洋来到了未有人类居住的澳洲。在 7 万年前到 3 万年前的这段时间里,智人发明了船、油灯、弓箭、针,有了雕塑、珠宝、宗教、商业、社会分层。得到普遍认可的理论认为,某次偶然的基因突变改变了智人的大脑内部连接方式,使得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思考。这次突变带来的结果到底是什么?

考察黑猩猩的族群:他们也十分亲密,但大小有明确限度,一般由 20~50 只猩猩组成。黑猩猩有小族群,成员彼此十分亲密,一同狩猎、抵御外敌、分享食物;他们有阶层结构,首领维持族群和谐,获得最好的食物和交配对象。这样形成和维持的族群有明确的大小限度,因为它运作的前提是族群里的每个成员都通过长期共同生存充分了解彼此,知道谁可靠,谁阶层比较高。族群一般由 20~50 只黑猩猩组成,而当成员数量增加,社会秩序就会动摇,有些成员会另组家园。

而人的语言更灵活,且在表达生存信息之外还能「八卦」身边人,这使得人类能维持 150 人的团体。语言在自然界中并不少见。昆虫有信息素告知彼此食物所在,许多动物使用不同的叫声传达不同信息,鹦鹉能发出的声音种类可能比人类还多。 那人类语言的特别之处是什么?一种理论认为人类语言更灵活,能够组合出无限多的句子传递相当复杂的信息,这有助于智人规划和执行更复杂的计划。另一种理论认为,最重要的信息不是食物和天敌,而是关于自己的社会合作:谁更可信可靠、大家分别有何特质——不同于黑猩猩族群,八卦的存在使得人们不一定需要直接与所有人共事,也能知道团体中每个人的特点。这允许部落规模扩大,并演变出更复杂更紧密也更稳定的合作形式。 社会学研究指出,借由八卦维持的最大团体大约是 150 人,超过这个数字,大多数人就无法真正深入了解所有成员。即使到了今天,150 人以下的团体也只靠大家都认识、彼此互通信息就能运作顺畅,而不需要什么很正式的纪律。 然而,一旦突破这一门槛,事情就大不相同。许多成功的家族企业,在规模膨胀时就会碰上危机,需要彻底重整才能生存。

真正让人类跨过人数门槛的是,人类语言能够传达虚构事物的信息,在共同的想象中协作。据我们所知,只有智人能够表达关于从来没有看过、碰过、耳闻过的事物,而且讲得煞有其事。虚构的力量在于能让人类一起想象,编织出共同的虚构故事:宗教、公司、合同、国家、法律、金钱、人权……这些虚构故事让智人能够集结大批人力,和无数陌生人灵活合作。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可以因为相信同样的宗教或是国家而冒险拯救彼此;律师可以因为相信法律和律师费的存在而为一个陌生的人辩护。

Quote

然而,以上这些东西,其实都只存在人类自己发明并互相讲述的故事里。除了存在于人类共同的想象之外,这个宇宙中根本没有神、没有国家、没有钱、没有人权、没有法律,也没有正义。

如果我们说:原始人因为相信鬼神,每次月圆会一起聚在营火旁跳舞,于是也巩固了他们的社会秩序;这件事人人都觉得不难理解。但我们没看出来的是,其实现代社会运作的机制还是一模一样。以现代商业领域为例,商人和律师其实就是法力强大的巫师。不同于过去部落巫师的地方是现代人的故事还更扯。

举个例子,有限公司就是一个伟大的故事。历史上大多数时候,人类才能拥有财产;如果一个人开了个工作室,那他本人就是工作室。如果产品有问题或者亏损了,他需要变卖自己的房子、土地甚至孩子来还债或者赔偿。只要是工作室的责任,他就要无上限地完全承担——这对于创业来说是巨大的风险。因此人类想出了「有限公司」的概念,在「法律」的想象中创造了「法人」的想象,于是一个想象的概念在法律上也是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财产。

Quote

所以,究竟阿尔芒·标致这个人是怎么创造出标致公司的?<……>至于对标致公司来说,关键的故事就是由法国国会所编写的法律制度。根据法国国会的说法,只要经过认证的律师遵守所有适当的礼仪和仪式,在一张装饰得华华丽丽的纸上写下种种必需的咒语和誓言,再在文件底端龙飞凤舞签上姓名,就在这一分这一秒,新公司注册成立!在1896年,阿尔芒·标致想开一家自己的公司,于是他雇了一位律师,好完成这些神圣的过程。等到律师正确执行了一切的仪式,宣告所有必要的咒语和誓言,千百万奉公守法的法国好公民也就表现得好像标致公司确实是个存在的实体一般。

然而,要说出有效的故事,其实并不容易。难的点不在于讲故事,而在于要让人相信。于是,历史上也就不断围绕着这个问题打转:究竟某个人是如何说服数百万人去相信神、民族或是有限公司这些故事?然而,只要把故事说得成功,就会让智人拥有巨大的力量,因为这能使得数以百万计的陌生人合力行事,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想想看,如果我们的语言只能说些像是河流、树林或狮子之类真正存在的事物,要建立国家、教会或是法律制度可不是难上加难?

认知革命之所以称为革命

自认知革命以来,智人就一直生活在客观现实和想象中的现实的双重世界中。多年来,人类已经编织出了一个极其复杂的故事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像标致公司这种虚构的故事不仅存在,而且力量强大,足以影响世界。虽然其实所谓联合国、利比亚和人权都只是我们想象出的概念,但在 2011 年,我们说联合国要求利比亚政府尊重其公民的人权,并没有人会认为这句话是谎言。

大规模的人类合作以虚构的故事作为基础,这意味着人类在「基因演化」之上开启了「文化演化」的快速道路。其他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包括早期人类,他们的行为由基因和环境决定,没有基因突变的情况下,社会行为就不会有显著改变。相反的是,认知革命后的人类,只要改变所讲的故事,就能改变人类合作的方式和行为,并将新的行为方式传给下一代。人类社会总有不生育的精英阶层——这抵触了自然选择的最大原则,但事实上能够在文化演化的道路上,将故事代代相传。智人不再需要等待基因突变的机会,而是可以快速创新社会行为,这正是智人成功的关键。

认知革命是历史从生物学中脱离而独立存在的起点。认知革命之前,人类不过是没什么特别的动物,他们的演化只是生物学的范畴。而认知革命以后,智人发明了许多的想象现实,发展出了许多行为模式,这正是「文化」的主要成分。文化自然的改变和发展,就成为了历史。

第 3 章 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Footnotes

  1. 「知善恶树」是《圣经》中的名词。上帝对亚当和夏娃说伊甸园中树上的果子都可以吃,只有知善恶树上的果子不能吃。后来亚当和夏娃受蛇的引诱偷食禁果被赶出伊甸园。